2013年,全省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15.5409万套(户)、基本建成11万套(户)。共分解落实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435个、15.54万套,计划投资255.81亿元;落实基本建成项目424个、11.9万套。截至10月底,全省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67万套,已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42万套。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省各地在加速建设保障房进度的同时,正在因地制宜推进保障住房多元化发展。
95套特殊的“保障房”
张掖市甘州区在保障房分配公开摇号的过程中,得知所辖各街道有95户特困户,已经申请保障房却常年无法摇到住房,居住条件非常困难。
面对甘州区房源异常紧缺的实际情况,甘州区房管局特事特办,调剂出位于北关杨柳青小区的砖木结构平房95套,并专门研究制定了《甘州区“特困”家庭廉租住房分配方案》,分配结果经房管局审核后在各自街道、社区公示。目前,这95户特困家庭已陆续办理了入住手续。
张掖市甘州区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特事特办是保障住房分配中的探索与尝试,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以往,保障房项目用地、立项都是按照年度安排进行。实践中,工作人员发现,年内谋划的弊端在于,当年4月新建项目由于审批等环节影响,会出现无法按时开工的现象。张掖市房管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屈天国告诉记者,张掖市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加强了超前谋划工作,在推进本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同时,及早安排下一年度建设计划,提前落实相关手续,确保了次年项目按时开工。
近日,记者来到张掖市北辰[简介 最新动态]紫薇花苑小区,该小区全部为保障性住房,采用天然气供暖,小区建设任务均提前一年办理各项手续并开工动建,距离张掖市著名的“钟楼”不足一公里。
5号楼2单元302室的邱建雅刚搬进新家,这套58平方米的公租房对她而言,最惊喜的莫过于户型的设计。“面积不大,但是客厅、两间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在福利院打工的邱建雅一个月的收入不足1000元,而这套宽敞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只需要300多元。公租房的租金原本设定每平方米8元/月,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及人群的困难,张掖市将租金下调到6元。
屈天国表示,保障性住房的地段、户型及周边环境都是建设之前需要仔细琢磨的。“有的房子建好了,由于生活不方便,群众不满意,对于保障房的建设管理者而言等于考试不及格。”
保障房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千里之外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保障房的建设一样让住户心里暖暖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美森佳苑廉租房住宅小区内,阳光均匀地洒进每一户居民家中。小区中心活动小广场旁,健身器材、篮球架一应俱全。据介绍,该小区的居住环境丝毫不亚于市区的商住小区。马明去年9月搬进这里,他家分了一套近70平方米的廉租房。在此之前,马明一家四口人住在只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极不方便。
走进马明的新家,可以看到崭新的壁纸,温馨的木地板,卫生间的墙上挂着燃气热水器的淋浴头。马明说:“以前住的老房子阴暗潮湿,放在几年前,根本想不到我们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自2008年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甘南州通过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措施,建立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深入推进,甘南州商品住房价格连续三年下降,有效解决了全州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从2008年至今,十几万城[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如今的保障房建设,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从户型设计到面积大小,从功能到小区环境,都会涉及。甘南州保障性住房全部建设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小区内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物业服务管理的不断提升,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甘南州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人介绍道。
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房建设
有专家表示,当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的同时,要抓好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上学和出行等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放心房、安居房;要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依靠中央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和各级的配套资金以外,要通过金融创新多方面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保障房建设中的新举措,我省试点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截至10月底,我省共争取到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四个,即兰州、天水、白银、金昌,试点项目贷款17.75亿元,已发放贷款8.59亿元。
同时,我省今年连续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等6个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意见及方案。其中,在棚户区改造中明确提出,遵循因地制宜、完善配套原则,全面落实2014年改造计划。省住建厅也在《关于加强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地要着眼住房保障工作的持久、健康发展,不断引进和树立现代化的住房保障理念,决不能把保障性住房建成质量次、品相差的过渡房,更不能形成城市进程中新的棚户区。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经验,不断创新完善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发展路径和模式。
对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要精心规划、科学选址,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交通出行等因素,方便群众入住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对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各地要创新工作思路,在中央、省级补助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率先解决群众最急需的水、电、暖、公交、医疗和商业服务设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