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发达地区,汽车产业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30%以上。在甘肃省,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近日,一份由省工信委起草,省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实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甘肃省汽车产业将“换挡”提速。
五项措施加速汽车产业发展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必须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
在这一前提下,甘肃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份被业内人士看做是甘肃汽车产业发展的统领性纲要提到,未来5至8年,汽车产业将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将占全省装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进而使甘肃省成为国家西部重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
对于日趋放缓的工业经济增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为支持甘肃省汽车产业发展,《意见》中着重提到五项扶持措施:第一,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统筹省级专项资金,推动整车项目和配套产业发展,落实国家和省内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对省内符合条件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免征相关费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银行加大对汽车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入股地方性金融机构。每年安排足够的用地指标用于汽车产业发展,优先统筹解决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用地指标。第二,加大本地汽车采购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地产汽车车型纳入省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品种目录范围,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财政经费购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地产汽车。第三,积极推广甲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争取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省区政策,积极对接省内甲醇资源,建设以甲醇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甲醇燃料加注站,促进地产甲醇汽车的推广应用。积极申请将兰州等6个城市列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推进纯电动汽车微公交模式试点。研究出台电动汽车推广措施,涉及免除上牌费、过路过桥费、不受限行限购影响等政策。第四,加强招商引资和自主创新。积极争取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来甘肃省投资。支持本地零部件企业主动与国内外汽车整车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尽快融入国内外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第五,优化产业配套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省内原材料优势,大力支持酒钢集团、兰州石化、蓝天玻璃等重点企业,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保证。
优化产业结构,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甘肃省工业产业结构和地域特征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省工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王海峰表示,世界汽车产业布局尚未完全完成,甘肃在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出口通道顺畅,这是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将一些知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引进甘肃发展。将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将产业做强。
目前,嘉峪关市与浙江铁牛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合作建设汽车综合产业园生产经济型轿车;武威市拟引进航天泰特燃气重型卡车;兰州市拟盘活兰州宇通资产与青年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大型客车;定西市引进重庆彬立集团建设汽车产业园及其零部件等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
记者注意到,王海峰谈到甘肃省汽车产业发展时用到了做强,而不是做大。对此,王海峰解释说,激活现有企业,延长产业链,做足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在细分的市场中寻求发展是甘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味寻求大而全,追逐产能的扩张未必适应市场需求。甘肃省发展汽车产业应该做到扬长避短,抢抓国家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一汽大众加速产能布局,2015年产能将达180万辆;2012年,上海大众仪征工厂投产,总产能扩至140万辆。一时间,对于我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探讨持续不断。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产能不是焦点,目前制订规划应该从过去单纯注重产量向质的提高转变。
王海峰表示,未来甘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首先将增加专用车品种,提升产品档次,鼓励专用车企业研发专用汽车产品。其次,将培育低速汽车竞争新优势,依托省内低速汽车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面向农村市场的农用运输车辆,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重量为80吨—150吨大吨位货运卡车也是发展目标,它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疆煤入甘等大宗货物运输市场需求。
产业链方面,重点引进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及总成项目,为整车项目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扶持省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与引进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并举,形成3小时配套圈。鼓励甘肃省汽车产业从生产向物流、销售市场和服务领域延伸,努力拓展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智能交通、汽车娱乐、汽车文化等新领域,支持汽车租赁业、二手车市场等汽车衍生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