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2日,在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局局长座谈会上,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局长王志贵提出,要以三级平台基地的建设为核心,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到2012年,全省要建成10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500个乡镇企业发展基地以及600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核心基地。
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展现了我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自2003年开建的武威黄羊工业园区便是全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行者。
中国西部(武威·黄羊)食品工业城,于2004年3月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为省级开发区——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50公顷。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90家,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面粉加工、葡萄酒酿造、啤酒麦芽、调味品、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与功能食品、特种医药等七个产业类型。其中食品加工和特种药业已成为黄羊工业园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方努力筑暖巢
我们将时间回拨到2003年。园区建设伊始,管委会和当地政府就达成了发展共识,“园区抓项目,城镇抓设施,农村抓产业”的发展思路随之出炉。
2003年至2007年,共引进各类项目71项,总投资10.3亿元。2007年,实现GDP7.8亿元,工业增加值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1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园区上下的认识同步和艰辛努力,也得益于园区根植性鲜明的环境建设。
规划是建设发展的龙头。园区管委会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从武威市食品工业的基础地位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从实现农产品增值和提高农民收入、从黄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的食品加工业基础分析了建设食品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理清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决定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决定园区的吸引和带动能力。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园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几年来,园区累积投资1.5亿元,筑村道、建水厂、铺管网、改线路、架路灯、造绿a地。特别是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完成了总投资1594万元的公铁上跨立交桥和总投资1320万元,长3公里、宽16米的环城西路及穿越国铁框架涵建设工程,彻底打破了制约园区发展的交通“瓶颈”,园区的发展由此迈开了由线形向立体延伸的重要一步。
多措并举引凤来
园区建成后,在空间内填充企业、培育市场主体成为当务之急。工业园区不再坐等招商,开始主动出击,打出了一张张叫好又叫座的好牌。
一是紧盯国内品牌企业抓招商。积极与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相吻合的食品大企业主动衔接,打“感情”牌,用苦干的精神感动客商,用诚信的品质打动客商。河北中旺、四川铁骑力士这两大知名品牌企业就是黄羊感情招商的结果。
二是紧盯本地能人抓项目,打“政策”牌。工业园区通过了解本地有实力的经济能人的想法和打算,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难题,打消顾虑。红太阳、金穗、金三角、天源、自然、一峰等一大批企业,都是本地能人兴办的,成为园区内不容忽视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紧盯本地大企业抓项目,打“诚信”牌。依托黄羊河集团、省药物碱厂等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协调服务,动员大企业上项目、搞创新、抓建设。普安药业、武港食品、莫高酒业都是这种方式招商的结果。
四是紧盯“改制”企业抓招商,打“服务”牌。黄羊糖厂、二拖厂、制杆厂等一些过去的省属重点企业改制后,通过工业园区的强化服务,使其脱胎换骨,老树开花,正邦公司、远洋公司就是从老企业中脱胎出来具有明显发展潜力的企业。
服务管理齐头并进
园区的实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一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是企业在园区内具有根植性和生存力的根本因素。目前,工业园区已逐步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的质量工作格局。通过努力,园区内已有24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8个产品成为甘肃名牌,4个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
除此之外,工业园区连续多年实行了“限时承诺服务制”和“首问责任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提供了优惠的土地政策,实行一企一策,根据投资规模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并为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提供厂房。在招商引资上,产业梯度开发,项目可研提前,资源型加工产业链条明晰,副产品转化利用延伸科学,相关产业配套入驻有序,整个产业具有明显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循环经济特征。目前,以面粉加工方便面、下脚料加工饲料等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为了帮助企业搞好生产,解决劳力问题,园区干部走乡串户,到古浪、天祝及黄羊临近乡镇村组为企业招工。在企业环境建设上,管委会干部、4050人员,亲自植树、种草、种花,对企业进行绿化、美化;在办公条件创造上,严控非必须支出,到目前为止,管委会、镇党委、政府的办公场所还是租用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换个思路搞发展的黄羊工业园区已成为有志之士创业和拼搏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