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切换
新闻
甘肃西和:村企携手“地生金” 产业扶贫富农家
2018
04/24
17:23

363.jpg

图为航拍西和巧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王生元 摄)

“过去种地,收成看年景,如今我时间自由还有‘工资’。”潘继成是陇南市西河县石峡镇潘湾村一社村民,家里有13亩地,主要种植油菜、小麦等,过去平均每亩地收入800元左右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打工也只能在农闲时候出去,一年到头人没闲着可钱没挣多少。

如今,潘继成一家的生活不一样了。2017年3月,以种植、收购、加工高山油菜为主的西和巧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流转石峡镇川儿村、潘湾村等村土地1121.74亩种植高山油菜。潘继成家的土地也在其中,起初他还担心今后的生活来源。到了年底一合计,2017年,除了土地流转收入5000元外,他还在公司打工挣了2万多元,“算下来,去年收入是前年一倍不止”。

“潘湾村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油酸含量高的高品质油菜。”西和巧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革介绍,“公司2017年带动务工39户53人,村民实现收入16.1万元,人均收入917元;2017年流转潘湾村土地95户,村民实现收入26.16万元,人均600元。”

西河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总人口4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39.5万人,耕地面积60万亩,但多为山地且零碎。如何让产业带动脱贫,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快速走上致富路?西和县不断探索,找到了发展路径。2017年西和县投入资金7228万元集中发展油菜、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林,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图为航拍潘湾村。(王生元 摄)

距石峡镇潘湾村不远的何坝镇安峪村也是典型农业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半夏、马铃薯和劳务输转。

调整发展方向后,安峪村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向“耕者有其股”转变,“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2017年有76亩土地入股到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获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资金7.6万元。”西和县何坝镇党委书记姚续鹏说。

图为航拍何坝镇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王生元 摄)

安峪村鼓励更多贫困户和愿意创业的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让群众“变身”当股东,实现“人人持股、按股分红,以钱生钱、滚动发展”的双赢目标。

图为安峪村村民在何坝镇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务工。(王生元 摄)

何坝镇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马成说:“目前在我们合作社的务工人员有3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13户,他们可以技术入股,年底直接分红。”通过产业扶贫,该合作社2016年带动46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2017年带动172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8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2018年开始,西和县组建县乡两级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健全完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贫机制,大力发展油菜、花椒、核桃、苹果、中药材和中蜂养殖等贫困人口能够普遍受益的产业,力争三年内扶持2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0.8万贫困户脱贫。(王生元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